《暮江吟》及其深远意境
一道残阳铺水中,铺洒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壮美景色。身处其中,仿佛能感受到那九月初三的独特氛围,那是一年之中,季节交替,时光流转的微妙节点。
白居易的这首《暮江吟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创作于长庆二年的杭州赴任途中,诗人因不满朝廷纷争,自请外调,这首诗便流露出他脱离政治纷扰后,对自然的热爱与轻松心境。
诗中的“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”,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黄昏至新月的江景。诗句中的“可怜”并非贬义,而是表达了对这清新动人景色的赞美之情。露水晶莹如玉,新月如弯弓般挂在天空,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。
诗中的背景信息也为我们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。诗人当时正身处旅途,远离了朝廷的纷争,心境也变得轻松起来。这种心境的转变,使得诗人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自然界中的美好瞬间,将这些瞬间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。
这首诗被誉写景佳作,通过对比残阳映江和新月露珠两组景物,展现了秋日暮色与月夜交替的细腻美感。语言清丽,意境和谐,让人读后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边,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。
《暮江吟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,更是白居易心境转变和文学才华的展现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,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。今天我们来欣赏这首诗,不仅能够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,更能够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,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。
转载风水知识文章保留链接: 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哪首诗